跳到主要內容區

中心緣起

 

       社區健康照護中心(community healthcare center,簡稱CHC) 的成立,起因於沈孟儒院長重視組織再造對於成大醫院體系的發展有重大的突破,故社區健康照護中心於1099月成立,首任中心主任由楊宜青醫師擔任。

「社區健康照護整合中心」整合-出院準備服務、居家醫療整合照護、長期照護及社區整合照護四大組。

願景與核心價值

()願景:

1.建立以病人為中心全人整合照顧。

2.整合「醫院-社區-居家-長照」無縫接軌的照護。

3.建立醫學中心、區域/地區醫院及基層診所的分級照護網絡。

()核心價值:整合、創新、共好、永續

任務與特色

()任務:分臨床、教學、研究

1. 臨床

(1)建置出院準備服務、急性後期照護(PAC)到居家醫療整合照護及長照等各層面作業標準與流程。

(2)規劃、監測出院準備服務、PAC到居家醫療整合照護及長照等各層面品質指標並進行檢討與改善策略。

(3)提供醫院-社區-居家-長照全方位諮詢與轉銜協助。

(4)建構並維護完整、順暢之轉銜資源網絡。

(5)辦理院內、外健康促進、延緩失能、篩檢及照顧者支持等活動。

(6)規劃無牆醫院、隱形醫院各種創新模式運作與評價,例如:成杏醫聯盟、遠距健康照護中心等。

(7)配合國家政策推展相關服務模式。

2.教學

(1)規劃全院性出院準備、居家醫療、長期照護與社區健康照護相關各類型教育訓練課程。

(2)提供各職類院內外人員的專業培訓與成長的社區健康照護訓練場域。

(3)作為各職類學系(醫學、護理、長照、老年)學生臨床實習之社區健康照護訓練場域。

3.研究

(1)配合國家政策進行社區健康照護相關計畫申請與執行。

(2)進行跨領域結合進行整合性研究與創新研發。

()特色:

1、完整建構從醫學中心到不同層級醫院、基層診所及後續照照護資源之轉銜資源網絡

2. 建構「醫院--診所-居家-長照-社區」的整合照護

3、發展整合、創新與智慧的服務模式並強化研究量能

四大組簡介

 

A.出院準備服務組

B.居家醫療組

C.長期照護組

D.社區整合照護組

醫療資源

  • 居家醫療
  • 重度居家護理
  • 安寧居家護理
  • 復健診所
  • 洗腎診所
  • 呼吸照護病房
  • 急性後期整合照護

機構及輔具資源

  • 居家輔具
  • 護理之家
  • 養護中心

長照身障專區

  • 日間照顧
  • 台南市照管中心
  • 復康巴士
  • 長照2.0懶人包
  • 身心障礙專區

後續照護平台

  • 最新消息
  • 相關檔案
  • 登入平台後查詢由成大醫院出院轉入機構之病人資料查詢(包含基本資料、預約門診紀錄、傷口及留置管路資訊、病歷資訊及三個月內的檢查檢驗報告)
  • 登入平台後進行照護意見交換及回覆病人入住後的照護情況

S1居家醫療

  • 安排醫師定期到宅看診
  • 多科整合及開立慢箋
  • 媒合基層團隊銜接照護

S2重度居家醫療

  • 定期到宅更換管路
  • 提供護理指導與諮詢
  • 提供24小時電話諮詢
  • 提供全人全家照護模式
  • 安排醫師定期到宅看診
  • 多科整合及開立慢箋
  • 協助注射流感及肺鏈疫苗
  • 評估跨團隊醫療照護需求
  • 牙科在宅醫療服務
  • 藥師照會及藥事服務看診
  • 社工及營養師照會服務
  • 媒合其他長照及社福資源

S3安寧居家療護

  • 臨終病人症狀控制照護
  • 提供舒適護理照護
  • 提供護理指導與諮詢
  • 提供24小時電話諮詢
  • 安排醫師定期到宅看診
  • 病人及家屬心理社會諮詢
  • 病人及家屬靈性需求照護
  • 病人善終準備及家屬哀傷撫慰

北區長照個案管理

  • 定期到宅訪視
  •  評估照顧需求
  •  連結長照服務
  •  減緩照顧者負擔

提供長照專業服務

  • 居家復能
  • 臥床或長期活動受限照護
  • 居家環境安全及無障礙規劃
  •  居家護理指導與諮詢

醫療整合與多元轉銜

  •  銜接居家醫療、用藥整合
  •  轉介社會福利相關資源
  • 轉介家庭照顧者相關資源
  •  轉介失智照護相關資源

建立區域長照模式

  • 與區域內相關單位成為夥伴
  •  拓展區域內社區資源
  • 推廣健康促進及延緩失能
  •  營造高齡有善的社區環境

推動多元化社區健康促進服務

  •  建立醫院與社區之夥伴關係
  • 結合院內、外單位,推動整合性的社區健康促進服務
  •  結合公部門及民間資源共同推動智慧化社區健康服務

提供長照專業服務

  • 提供將軍區、龍崎區偏遠醫療服務
  •  規劃建置遠距健康照護服務

建構具特色的無牆醫院

  •  結合成杏醫聯盟、社區醫療群、衛生所等建構健康照護網絡
  • 與基層診所、策略聯盟醫院建立共同照護病人模式
  • 建置完善轉檢代檢合作模式
  • 導入智慧醫療於社區健康照護服務